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着工控网络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,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。我们基于“分区分域、边界防护、监测预警、终端管控、安全接入、统一认证、数据防泄漏”的方针对工控网络安全进行全面防护,形成事前预测、事中告警、事后溯源的全生命周期工控安全防护体系。
5G技术的应用将会推动物联网、车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,但也会引入新的安全隐患。我们从电信业务而不仅是普通的IT角度进行电信系统的安全评估,覆盖2/3/4/5G电信网络,从端-网-应用不同层次为电信网络保驾护航。
针对海量异构的物联终端设备,基于国密加密技术,提供统一的企业边界网络安全防护功能,实现物联网设备接入的身份认证、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及实时预警,满足大型企业各类物联终端互联互通的安全防护需求。
摒弃传统“网络边界防护”、“防外不防内”安全模式,从零开始构筑企业基于身份的信任体系。在授权前对任何试图接入企业系统的人/事/物进行验证,实现“防内又防外”;通过对人、设备、服务进行身份生命周期管理,实现身份的治理和闭环;采用符合最小权限原则进行细粒度授权,基于尽量多的属性进行信任和风险度量,实现动态、自适应访问控制。零信任建立企业全新的安全边界,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新型安全需求。
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
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在学习了各种固件安全漏洞基础上,对固件二进制程序反编译后的中间代码,基于安全漏洞成因或特征进行静态分析,能够快速识别出中间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与安全隐患。
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在学习了各种固件安全漏洞基础上,对固件二进制程序反编译后的中间代码,基于安全漏洞成因或特征进行静态分析,能够快速识别出中间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与安全隐患。
与传统方法相比,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代码和数据,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。同时,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能够学习到复杂的漏洞特征和行为模式,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判和漏判,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。并且,固件安全漏洞检测大模型可以对代码进行语义分析,准确识别出代码中存在的逻辑漏洞和安全缺陷,为安全人员提供更可靠的检测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