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着工控网络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,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。我们基于“分区分域、边界防护、监测预警、终端管控、安全接入、统一认证、数据防泄漏”的方针对工控网络安全进行全面防护,形成事前预测、事中告警、事后溯源的全生命周期工控安全防护体系。
5G技术的应用将会推动物联网、车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,但也会引入新的安全隐患。我们从电信业务而不仅是普通的IT角度进行电信系统的安全评估,覆盖2/3/4/5G电信网络,从端-网-应用不同层次为电信网络保驾护航。
针对海量异构的物联终端设备,基于国密加密技术,提供统一的企业边界网络安全防护功能,实现物联网设备接入的身份认证、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及实时预警,满足大型企业各类物联终端互联互通的安全防护需求。
摒弃传统“网络边界防护”、“防外不防内”安全模式,从零开始构筑企业基于身份的信任体系。在授权前对任何试图接入企业系统的人/事/物进行验证,实现“防内又防外”;通过对人、设备、服务进行身份生命周期管理,实现身份的治理和闭环;采用符合最小权限原则进行细粒度授权,基于尽量多的属性进行信任和风险度量,实现动态、自适应访问控制。零信任建立企业全新的安全边界,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新型安全需求。
基于AI的工业软件安全检测
解决方案
(一)工业软件安全检测大模型
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、知识表示与推理能力以及大规模数据学习能力,以海量工业软件、源代码、安全漏洞数据集为基础,对基座大模型进行二次优化训练和强化学习,自动提取工业软件的特征和模式,形成二进制代码分析、代码语义相似度分析、二进制反编译、模式匹配、图形式分析、二进制中间代码分析、漏洞检查等基础能力,实现对工业软件安全漏洞的精准检测和预警。
(二)基于大模型的二进制后门安全检测工具
基于对远程访问木马、凭证窃取型后门、数据渗漏型后门以及其它典型后门等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,聚焦于利用大模型对二进制程序进行智能化分析,以识别潜在的、隐蔽的后门植入行为。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与模式识别能力,自动学习正常程序与后门程序在控制流、数据流、函数调用及行为模式上的深层差异,从而实现对后门触发逻辑(如特定输入、环境变量、隐蔽条件跳转等)的高效检测与定位。同时突破二进制代码的语义理解、上下文建模、异常行为检测、对抗性样本分析以及模型可解释性提升等关键技术,提高对高级持续性威胁(APT)中隐蔽后门的发现能力。
(三)基于大模型的工业软件缺陷智能检测与修复工具
随着工业软件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和安全性要求的持续加剧,传统手工方式难以高效、准确的检测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检测与修复,尤其在工业场景下,软件运行周期长、版本迭代频繁,且系统高度复杂,兼容性要求严苛,导致缺陷处理周期长、修复难度大,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安全,一旦缺陷未被及时发现并修复,可能引发设备停机、数据丢失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。本方案聚焦基于大模型的工业软件缺陷智能检测与修复技术,融合缺陷检测与修复能力,基于大模型技术实现缺陷的快速定位与自动修复,构建具备理解能力、推理能力和修复能力的一体化智能工具。